职工文苑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启迪绿色发展的思考

来源:华亭公路段    作者:马娟叶    日期:2020-03-06 09:41

    在人类即将走完21世纪第一个20年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与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2020庚子年春节接踵而至。一时间,医院爆满、运输受阻、小区封闭……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我所在的华亭市,从2月7日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陆续有7人被确诊,一时间,紧张的空气笼罩煤城大地, 心理的阴霾困扰煤城儿女。作为一名妇女,平常我很少集中精力读书学习、查阅资料,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的日子里,我借助手机时刻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时间表”,也对曾经侵扰人类正常生活的2003年非典、非洲埃博拉疫情的情况进行了深度了解。
    这中间,我思考最多的是:我们应该从这些惨痛的疫情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汲取什么样的人类生存之道。最终,答案锁定在四个字上——“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了推进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作为普通公民,要从更新观念入手,自觉养成崇尚绿色发展的价值共识,具体而言,就是:树立绿色生产观。我们的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土、空气、阳光等直接性自然资源,而且许多原材料从自然界间接获取。如果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就会遭遇自然法则处罚。我们要把绿色生产观贯穿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强化绿色发展的生命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增强环保意识,始终保持“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清醒和“生态资源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警醒,夯实绿色发展的群众基础。树立绿色安全观。自觉吸取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破坏自然遭到惩罚,上世纪西方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等因生态破坏而引发深重灾难的沉痛教训,深刻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筑牢绿色发展的安全防线。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植树造林的加法、节能降排的减法、循环低碳的乘法、淘汰落后的除法“四则运算”,扭转植树造林重栽植轻管护、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效益轻生态效益的不良倾向。推进全民节能、社会节水、全国节地、矿产企业节约行动,落实减量排放和达标排放。推进绿色技术研究、绿色工艺运用、绿色产品开发,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的循环经济。破除制约生态建设的落后观念,淘汰阻碍绿色发展的高耗高污产能。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有专家学者针对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态势,提出了“长江会不会变成第二条黄河?”“母亲河,你的乳汁还能流淌多久?”的尖锐拷问;发出了“环境问题如同一把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有坠落危险”的严重警告;更有远见人士呼出了“再造中国生态良性循环”的呐喊,倡导人们善待生灵、嘴下留情,放下手中的斧头......走绿色发展之路。
    近期,人民日报刊发了《给自然资源算算账》,倡导人们精心呵护大自然。一篇《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的文章,更是对人们以尝鲜、滋补为名的舌尖“任性”发出警告的同时,更是善意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走绿色发展之路,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