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继往开来 共筑华章

来源:高养所    作者:周 殷    日期:2023-09-11 15:54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文故里,黄帝问道的崆峒,被一座座大山与外界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祖祖辈辈望山兴叹。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代又一代公路人战风沙、斗严寒、抗酷暑,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开路”,由于条件受限,那时的养护设备十分简陋,一把铁锹洋镐、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已是开展日常养护生产的顶配,可即使是在这样的艰难时期,老一辈公路人啃着干馍馍,喝着白开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一线,终其一生,才有了如今这一条条冲破奇难险阻、横跨天堑的宽阔柏油公路,才筑就了搭载着平凉儿女通往小康的金光大道。
   刚成为一名公路人时,听着老一辈公路人的事迹,我并没有深刻体悟到养护工作的种种艰辛,我想毕竟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的时代,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装载机、扫路机、除雪铲、除雪辊等各类机械设备足以应对日常公路养护、油路修补、水毁抢修、冬季防滑保畅等工作,早已解放了双手,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劳作。直到我参加“机关人员下基层”活动,投入到路容整修这一小项公路养护工作中,我才真正了解了公路养护行业的艰辛。虽然机械化设备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但G22线青兰高速、G70线福银高速的中央绿篱分隔带杂草、垃圾清理还是需要人工操作,按照所里的安排,我成为了整修队伍中的一员。第一天上路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点兴奋的,想象着自己在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样子,虽然以前也去路上,但是扎扎实实干活确实很少的,在车上看着沿途的风景,大家开玩笑着说:“小周,今天清理中央分隔带,一人两百米,你能坚持下来吗?”我跟他们扬言道:“我绝对不会拖大家后腿的”。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作业地点,然而一下车,迎面的西北风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拿到铁锹后,我劲头十足,可不一会就胳膊酸软使不上力,看着其他同事干的热火朝天,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劲,随着分隔带杂草铲除工作的推进,我的手套已经被磨破,手掌上悄然冒出几个水泡。冷冽的西北风、酸软无力的胳膊、磨出水泡的双手无一不再提醒我过去老一辈公路人工作的艰辛。
   回望过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交通运输事业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发展的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党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若干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从“自主”走向“自立”,为建成交通大国打下了重要基础,为中华民族“站起来”提供了坚实支撑。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党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建成交通大国,有效解决了交通运输“够不够”的问题,实现了从“自立”到“自足”的跨越,有力支撑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现在,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沧桑巨变,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路、中国桥已然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标志着新时代中国交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也是几代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不懈奋斗、更是成千上万公路人从青涩到沧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见证的奇迹。
   十年磨一剑,吾辈正青春。在祖国扬起的强国风帆下,交通行业也将作为吾辈青年踔厉奋发的舞台,在延续和传承老一辈公路人精神的基础上,乘着时代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继往开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时刻肩负起这一条条“生命线”的管养任务,推动交通事业在“自足”的基础上向“自强”迈进,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