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高养所着力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党建品牌

来源:高养所    作者:程宏远 秦祯英    日期:2023-08-14 10:16

   今年,高养所党支部按照上级“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要求,围绕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七彩公路·路畅人和”党建品牌,深入挖掘“绿色”主题,着力打造 “绿色生态长廊”,走上了一条红色党建与绿色养护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绿色——是一种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千百年来,人们对绿色总是有着天然的向往,门前村后植几棵树、栽几株花,成为每一个平凉人的日常,无论走得再远,老家门前的那抹绿意,是大家抹不去的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G22线青兰高速罗汉洞至沿川子段在建设时采取了绿植型中央分隔带,在甘肃全省超7400公里高速(一级)公路中,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段绿植型中央分隔带,显得弥足珍贵。近几年,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养所践行绿色生态养护理念,像呵护人的眼睛一样用心呵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每一棵树。为此,高养所党支部找准开展党建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分析高速公路养护现状,结合“七彩公路·路畅人和”党建品牌,围绕“绿色”主题,把 G22 线青兰高速罗汉洞至沿川子段中央分隔带绿植补植整修作为“啃硬骨头”事项,在营造景观公路、绿色公路、生态公路下功夫做文章,着力建设 120公里“绿色生态长廊”,为公众打造一条绿色美丽廊道。
   “品牌汇聚合力,党建品牌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更是促进业务提升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该所党支部书记说。
绿色——是一种执着
   品牌能否立得住、叫得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为党建工作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取决于能不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贫瘠,植树不易成活,且长期受高温、汽车尾气影响,树木生长条件恶劣,为此,高养所以“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号”为基础,将机关党员划入养护站,将支部建在养护一线,多举措掀起了实施“绿色创建工程”的干事热潮。针对 G22 线青兰高速罗汉洞至沿川子段中央分隔带绿植的现状,今年及早谋划,选用本地苗木,聘请绿化专家,全面补栽中央分隔带断档苗木2206株。采取高空作业车和人工辅助方式,对 G22线青兰高速公路泾川西至四十里铺段下行线树冠、枝条、遮挡标志牌、影响视线的行道树进行修剪塑形。
   中央分隔带树木长势缓慢,但树下的杂草疯长,受树下空间限制,无法用机械进行清理,必须人工趴在护栏下,徒手一棵一棵的拔除。“中央分隔绿化带树下的杂草,是公路养护的一大难点,每年都要在清理杂草方面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分管养护的副所长谈起中央分隔带的养护感慨良多。为此,高养所利用两年时间,围绕“路面提颜值、桥梁提品质”主题,挂图作战,全面清理中央分隔带垃圾杂草、枯枝落叶,整修林床,保持了良好的路域环境。
绿色——是一种情怀
   绿色,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高养所党支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途径进行“党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党建领航激活发展动能,以品牌服务养护主业发展,不断拓展党建品牌的内涵与外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彰显品牌影响力和推动力。
   该所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结合职工不同岗位特点精准“滴灌”,全面打造“视、听、说、练”四维立体职工教育新模式,开创理论、业务、模范、实践“四个课堂”,推动学习载体从单一型向多面型转变,为单位发展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同时,围绕“我们的节日”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送万福进万家”送春联、“大美中国、家国清明”经典诵读、“芳华万卷·阅见春天”主题读书会、“书香中起飞,关爱中成长”庆六一等活动,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娱载体涤风励德、提振士气。
   此外,高养所党支部还计划丰富品牌创建形式,实施“红色阵地建设”工程,以“三室两廊一栏”作为重要宣传载体和支部党建亮点来抓,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持续弘扬“八棵树精神”,进一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不断提高公众出行幸福感、 安全感和满意度,使 G22线全段成为成为平凉及至甘肃的美丽封面、 靓丽名片。
   “建设'绿色生态长廊',着眼的不仅是美丽公路的愿景,更是公路人共同的绿色梦想,是公路人的共同情怀”,高养所党支部书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