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铁城遗址”。地处临潭、岷县、卓尼三县交界处的韩旗村,曾因为地势多山、土壤贫瘠而束缚了这座铁城的发展。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韩旗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治理体系等多项措施,全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多元发展打造富饶乡村
在韩旗村正吉养羊合作社,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忙着和胡正吉一起喂牛。“这一批是西门塔尔牛,一共17头,8头大的,9头小的,其中有4头是今年刚下的小崽子。”据胡正吉介绍,他的合作社每年能出栏小牛5头左右,能给困难村民带来0.5万多元的收益。驻村帮扶工作队利用省交通运输厅投资建设的合作社,着力打造韩旗村特色养殖肉牛中心,并积极联系帮扶责任单位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和其他社会渠道,形成闭环产业路,拉动消费扶贫,带动村集体和7户村民实现了“双增收”。
韩旗村耕地面积875亩,辖4个自然社,常住人口83户362人,人均种植耕地面积不足3亩。在这个看天吃饭的地方,种植所能带给群众的收益微乎其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驻村帮扶队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投资下,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收益逐年增长,群众有了甜头,也就有了动力。
何万科是韩旗村党支部书记,在省交通运输厅帮助下,老何创办起了玉瑞粉条加工合作社。据了解,现在老何每年都会统计全村种植土豆的农户,事先定好每斤的收购价格,给村民吃上“定心丸”,确保无论行情如何波动都能保障群众利益,充分调动了群众种植土豆的积极性。现在玉瑞合作社每年可加工生产粉条1.5万斤,产值达15万元,直接带动17户农户户均增收4.2万元。
除此之外,帮扶队还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养蜂酿“藏蜜”产业。马山社的老洪现在每天笑得和“藏蜜”一样甜,在养蜂的这条致富路上,他绝对称得上老师傅了,家里养了50箱蜂,年产量达到600斤。老洪照顾地细心,加上韩旗村的绿化植被覆盖率高,所以老洪的藏蜜是出了名地好,每年登门学习、购蜜的人不在少数,光藏蜜就可以给他带来4万元的纯收入。

问需于民守护平安乡村
走进韩旗村的微型消防站,一排排消防器材排列整齐。“前天晚上唐旗村有一户人家,因为线路老化导致木制屋檐着火,幸亏有帮扶队捐赠的灭火器,我们人手提两个灭火器冲上去才把火给及时灭掉”。两个村民仔细地整理着消防器材。
2021年7月,韩旗村帮扶工作队在走访入户调研中了解到,韩旗村人居环境以木质结构为主,茅草土胚为辅。在进村入户进行房屋排摸工作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谁谁家的老线路去年把屋檐烧断了,谁谁家去年过冬使用煤炭把屋子点着了”等等让人担忧的回答。隐患胜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帮扶队迅速化身消防安全小组,对全村用电设备、用电线路、消防设施及冬季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逐一进行排查,并建立了隐患台账。在通过不懈努力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后,爱心企业甘肃恒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决定无偿捐赠一批价值5万余元的灭火器和两台微型消防站,并帮助韩旗村建立了临潭县乡村首个微型消防站。
“悬崖峭壁”是韩旗村帮扶工作队第一次进入韩旗村时留下的客观影响。韩旗村村支书何万科说:“这条通村道路,山势迂回曲折,行车视线受阻,大车进不来,农副产品送不出去,多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韩旗村帮扶工作队积极汇报省交通运输厅、县相关部门,对通村道路1.7km的沙石路面进行硬化,并且安装了波形护栏2km。为彻底消除了交通隐患,提高通行安全系数,帮扶工作队又汇报帮扶单位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筹措1万元安装广角镜14面,极大地方便了车辆和群众通行。“以前没有护栏,晚上和雨天从这里经过得小心翼翼,尤其是下雪的时候更别说出门了。现在修建了安全护栏,路面也硬化了,大家出行安全多了,给你们帮扶队点赞。” 家住大山社的村民老芦站在竣工的护栏边高兴地说道。

提升环境营造美丽乡村
干净的巷道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竹林摇曳,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的打谷场点缀其中,这是地处韩旗村最远的大山社。两年前,这个大山社环境脏乱差,是一个“问题社”。“我们面前的村委会,之前全都是私搭乱建的牛棚猪圈,特别影响村容村貌,夏天味道特别大,苍蝇蚊子无处不在。”在村民马佛义看来,如今的生活环境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自驻村帮扶以来,帮扶工作队通过实施乡村风貌改造、人畜分离项目,加强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拆违治乱6次,拆除违章建筑14处,发放宣传册300余份,举办宣传专栏6期,张贴标语30条,常态化开展村容环境整治32次,累计参与900余人,清运各类垃圾30吨,以党建引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驻村帮扶队员们在平凡的驻村帮扶岗位上,坚持接“地气”、带“土气”,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向韩旗村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帮扶答卷,以实际行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