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2023年,由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实施的国道566线吉天公路庄浪段、省道525线静宁三合至四河段养护工程,已于5月下旬完工,共完成投资5071万元。
国道566线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22-2035)普通国道网182条联络线的其中一条,是国家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甘肃境内32条普通国道之一。省道525线公路是《甘肃省省道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养护工程,达到了国省干线公路“乡镇连省道、周边省区衔接顺畅”的总体目标。行走在换了“新颜”后的公路上,蓝天白云下一条“黑龙”蜿蜒伸向远方,崭新的沥青路面两侧梯田阡陌交错,绿树成荫。周边群众和司乘人员感慨,“路平坦多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靠实责任抓进度
为争取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中心多措并举,抢抓进度,印发《养护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养护工程“三抓三促”行动实施要点》,制作上墙项目建设组织架构图、施工进度图等各类图表,实行挂图作战。以“三个一”(即:一天一汇总,一周一统筹计划、一月一调度)为抓手,从质量、进度、安全、廉政四个方面制定养护工程竞赛方案,通过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严格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了项目按要求节点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办坚持每周组织开展工地检查,形成信息专报13期,开展工地会议6次,配合巡检单位组织开展工地检查7次,参与省公路发展中心巡回检测交流研讨7次/166人。两项工程较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施工任务。

加强管理保质量
中心始终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干好养护工程作为提升路况质量的关键抓手和推动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在中心层面,实行清单式管理,定期研究工程进展情况,对项目实施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建立清单,强化督办力度;在项目实施环节,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回访,充分发挥监理单位职能,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在两个项目的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施工中,为严格控制级配和油石比,由现场办、监理、施工单位各派驻一人紧盯料厂操作控制室和成品料的源头检测工作,确保了出厂混合料的质量。以中心、监理、施工三个实验室为支撑,用试验检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制度约束、过程控制、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原材料检验、工艺工序控制、实体质量验收、试验数据校核等质量管控工作落实到位,两个项目工程外观质量较高,达到了设计和质量控制目标。

深化创新促提升
针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中心从施工工艺上下功夫,在国道566线路面基层铺筑中,对中缝处采用整木固定方法,既确保了压实质量,又控制了施工厚度。对混凝土路肩采用滑膜机保证几何尺寸和线形顺适,施工进度及质量明显得到有效提高。省道525线全深式底基层冷再生施工中因原西兰公路建成较早,基层基本是灰土基层,在项目办、巡检、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的共同攻关下,重新调整级配,采用提前拌和冷再生底基层碎石集料,有效保障底基层再生后级配均匀性,使强度达到了1-2Mpa的规范要求。

狠抓落实保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养护作业区“九项硬隔离”措施,规范作业区布设。采取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协查、中心检查等方式进行安全管理,以隐患排查整改倒逼施工作业安全。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开展“红袖章”“吹哨人”等活动,做到了“不安全不生产”,项目实施期间,中心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督查10余次。推行“动态跟踪、限时办结、闭环管理、督查问责”的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机制,严格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切实把隐患排查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把事故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保障了项目的安全高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