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赋能公路养护生产

来源:中心安全科    作者:杨许光    日期:2023-11-29 09:35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今年来,省平凉发展中心公路养护生产安全紧紧围绕“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路,构建“0123”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实行班前安全教育“2332”模式,压实一线班组安全责任链条,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以养护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刻汲取生产安全事故教训,不断完善生产安全预案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推进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赋能公路养护生产高质量发展。
   建机制聚合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全覆盖。中心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把安全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党委(支部)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任(组长),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安委会4次、安全生产例会11次、安全生产紧急会议6次,及时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针对性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靠实责任。制定印发了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培训教育计划和监督检查计划、修订完善《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约谈办法》《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等规范性文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领导、各科室、各岗位。完善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履职尽责“一案四查、两个倒查”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公路养护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晰职责,明确措施,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单位、部门职能作用,着力破解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平方、最后一秒钟”难题,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效率和质量。
   夯基础固根本,压实一线班组安全责任链条。中心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为抓手,始终把抓实养护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减少“三违”行为、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制定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抓、养护单位负责人跟班作业、技术人员现场带班作业清单,把班组作为防范事故、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前沿阵地,紧盯班组这一安全管理最小单元,通过开展“文件规定到班组、风险交底到班组、教育培训到班组、预案演练到班组、责任靠实到班组”的“五到班组”要求、实行班前安全教育“2332”模式(即2分钟安全劳动纪律、3分钟安全技术交底、3分钟养护作业要点、2分钟具体要求)、养护作业区实时报备与岗前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影像资料“双报备”制等,建立健全以班组为基础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分解到岗到人,压实到细处、压实到一线,形成从内而外、从下至上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生机制和责任链条,适时开展模拟社会车辆闯入作业区应急逃生演练,推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守稳了安全生产基本盘。
   聚焦风险防控,生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根治。中心树立“管安全生产就是管风险”的管控理念,把双控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把住风险管控源头关。坚持“以整治规范管理、以整治促进落实,以整治确保投入,专项整治与安全达标相结合”的工作措施,把事故隐患治理在形成之初,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部位、重点作业场所,前移安全生产关口,把安全风险排查和防控作为第一道工序,主要领导亲自安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辖养公路易水毁路段、易滑坡路段、黄土路基因水毁易沉陷路段、桥梁下部及导流工程、隧道进出口、临水临崖路段、养护作业路段等全面进行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和存在的风险制定整改清单,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截至目前,共检查基层单位11家,排查出安全隐患126处,整改完成126处,整改率100%,切实提高中心安全生产防范工作水平。
   强化培训教育,全员安全素质技能得到提高。中心以培训为纲,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点题式培训+案例式讲解+一线实操”懂技术的“土专家”一线工作法等形式,重点分类培训《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省养公路养护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管理办法》《平凉公路养护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管理实施细则》《平凉公路发展中心公路养护工程安全作业指南》、“职能归位、职责落地”相关制度办法及技术操作规范等内容,科学统筹8个班次,培训各类安全人员3307人次;举办中心安全生产管理暨复工复产培训班1次,培训1860人次,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管理培训班1次,培训826人次,考核合格,均取得结业证书,选派27名安全员、技术员、养护工参加全省公路系统安全生产培训班,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86余人/9次,新入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班40人/2场,一线养护施工人员(含劳务人员)安全技术培训268人次/6场,在线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554人次/12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技能。
   塑造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中心将塑造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发展的重要指标,建构“0123”安全文化建设模型(“0”实现零重伤,“1”围绕一个核心:管控风险,“2”打好两个基础:以领导层为核心的安全领导能力建设,以“管”“监”责任为核心的全员安全责任制建设,“3”实现三个转变:安全认知、安全态度、安全行为),赋能公路养护生产高质量发展。在办公区、养护站、拌和料厂、隧道进出口分别建起了安全文化宣传牌板,设立了“安全警示教育室”“安全文化长廊”,分别设置安全作业模拟区、安全图书阅览区、安全理论学习区、安全规范展示区、安全用品陈列区等五大区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熏陶感染职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立了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载体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的安全宣传教育阵地,把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化,推行班前教育、班后讲评,坚持每班组入作业现场前面向安全宣讲牌进行安全宣誓。同时,通过大众新闻媒体、演讲会、书法漫画展、“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形式激活安全文化,推动公路养护生产高质量发展。
   聚焦安全预警,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充分运用。中心以互联网+”为抓手,在重点路段危险部位采用“硬隔离”设施替代“软隔离”设施,声光报警折叠锥筒、远程报警、网站、微信公众号、直播、广播、手机短信和公路沿线可变信息版等措施,提醒驾驶人员道路前方施工,减速慢行;发现有异常车辆时,做到及时报警,作业人员提前应急逃生。通过交调系统对施工路段交通量进行分析研判,采取远端分流和近端管制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错峰施工,推进完成50处公路视频监控点位布设、5个移动布控球及17台视频巡查车实现养护作业重点区域可视、可管、可控的远程监管,及时发现纠正“三违”行为。对高边坡易滑坡路段、特大桥及四类五类桥梁等按照要求设置监测点、积极应用布控球等施工远程监控设备、充分发挥路网定点监控设备和移动视频巡查车的作用,积极进行公路汛期水毁、应对冰雪灾害等巡查工作。对重点机械车辆安装雷达报警器、倒车影像、倒车喇叭、车厢举升报警器等,深化“互联网+”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打通安全管理信息化预警“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秒钟”。
   强化应急演练,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中心坚持“桌面推演+实战演练”为导向,把安全应急管理逐步放到重要位置来对待,筑牢安全应急防线,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共享,以“一路多方”协调联动机制为契机,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原则,与当地交通、应急、交警、消防、卫生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综合性和专项性的应急演练工作。参加“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平凉分演习36人/1次,举办消防应急逃生演练263人次/8场,养护作业区应急逃生演练86人/3次;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预案漏洞,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订预案,不断完善应急体系,提高预案的可靠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公路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确保全中心安全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