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拆除,动工!”2024年9月6日上午10时整,G244线乌江公路K662+228长庆桥拆除工作正式启动。
拆除现场机械轰鸣却井然有序。施工队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佩戴安全装备,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拆除工作安全高效进行。这也标志着服役65年的长庆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结束了自己生而为桥的“宿命”。新搭建的保通钢便桥也在鞭炮声中开始“履新”,钢便桥桥长210米,桥宽6米,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上部结构为14m×15m装配式贝雷梁,下部为钢管桩基础,在长庆桥新桥建成之前暂时接替长庆桥保障泾河两岸广大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长庆桥,是一座连接甘肃平凉、庆阳与陕西咸阳两省三市的界桥,自古就有“鸡鸣一声闻两省,水连三川润四县”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据《新建泾河长庆桥碑》记载:“以其街接长武、庆阳两县,兼寓‘长庆安澜’与‘长途庆慰’之义,因命名曰‘长庆桥’,并修缓坡盘道于南岸,以接西兰公路。” 从此,这座矗立在泾河之上,连接两省三市的桥梁,便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名称——长庆桥。
最早的长庆桥是座土桥,据《新建泾河长庆桥碑》记载,泾河两岸居民“冬春筑土桥资跨越,而厥工弗缮,夏秋雨作,交通辄断,行人往来,佥为疾首。军旅转输,亦因之梗滞。”往来渡河极为不便。1936年,国民党陆军中将骑兵军军长何柱国“命技士樊锡梁、杨复春二君来董其事,并由泾、长、灵、宁四县各出民工日二百人,择卤郭村河幅较隘处,筑灰石漫水桥。”共20孔、间跨径12米,全长250米,净宽3米,南接西兰公路。于同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这便是长庆桥的前身。可惜的是,这座桥仅仅存在了13年,就被从平凉撤离的国民党军队炸毁,只余残存基座。新中国成立后,又分别于1954年、1957年两次对炸毁的长庆桥进行了维修加固,并设置了限载标志维持通行,却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重建新桥迫在眉睫。
1958年11月,由平凉交管局主持施工,投资38.8万元,历时16个月,在原桥位置上游约50米处,采用打土牛的方式砌筑重修21孔实腹式石拱桥1座,桥长257.4米,桥面宽7.5米,桥高10.25米,设置钢筋混凝土栏杆,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墩,U型桥台,设计荷载为汽-13,拖-60,于1960年3月1日竣工通车,这就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长庆桥,也是平庆人民记忆最为深刻的长庆桥。它完全由桥工巧匠“手工”砌筑,是中国传统造桥技术的典型历史见证,也是甘肃路桥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五六十年代甘肃省最长的石拱桥。
长庆桥的建成,更加便利了陕甘宁三省间的公路交通、物流运输和工农发展,在它建成10年后的1970年,从玉门和部队驻地出发的十万石油大军或坐车或步行,浩浩荡荡向着长庆桥汇聚,拉开了陇东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缔造了一个新的城镇——长庆桥镇,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就此诞生并由长庆桥命名;长庆桥也因长庆油田声名鹊起,变成了一座身世显赫的名桥。
“惟是保厥久远,尚必有赖于来兹之修护者,为殷且钜”。在“修护者”(即公路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养护维修中,长庆桥一直安全稳定地运行着。在寒暑交替的经年累月里,长庆桥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货运、物流,交换贸易;庆阳丰富的煤炭资源也经由此运送到全国各地,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服役60余年的长庆桥已然不堪重负,桥面沉陷变形、拱圈裂缝等病害迅速发展,危及桥梁正常运行,泾川公路段在采取限行限载、安装限高门架等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养护维修工程,改善桥梁技术状况,并设置了336个永久观测点,随时掌握桥梁运行状况,确保桥梁安全运行。“花甲之年”的长庆桥在泾川公路人的精心“治疗”下,继续为泾河两岸的人、车通行奉献着自己最后的“精气神”。
从长罗项目办获悉,G244线长庆桥至罗汉洞段升级改造项目控制性工程——长庆桥为原址拆除重建项目,工期两年,2024年9月开始拆除重建,预计2026年9月建成通车。“垂垂老矣”的长庆桥迎来新一轮的“涅槃重生”,新长庆桥横跨泾河,设计为双向两车道桥梁,上部结构为(1-20)m(预应力混凝简支小箱梁)+(1-148)m(提篮式钢箱网状系杆拱)+(50+50+40)m(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梁全长310.6m,主桥宽度19.0m,引宽度15.0m,是一座充满现代建筑工艺的新式桥梁,在不久的未来将接续履行使命,为平庆人民的畅安出行保驾护航。
长庆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段历史,一个象征。透过历史的斑驳印记,在泾河潺潺的流水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那些曾经拖家带口、携儿背女蹒跚而过的乡亲父老,也可以看见拉着架子车、推着独轮车从桥上雄赳赳、气昂昂支援祖国石油建设的石油大军,更可以看见拉运煤炭、砂石从桥上驶过的运输卡车,还可以看见身着橘衣在桥上清扫、养护的公路人。它,刻着时代独有的烙印,连着两岸人民的心声,更倾注了筑桥者和公路人的心血和汗水。老桥拆除,新桥建设,便桥通行,三桥并立的长庆桥在涅槃与新生中接续着往日的荣光,继续为泾河两岸的群众出行和平庆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记忆。从土桥到灰石漫水桥,从石拱桥到即将建设的新式桥梁,虽然形制不同、构造不同,但它们都是“长庆桥”,是长庆桥漫长发展史中的一个部分,也是平凉公路人成长奋斗的一个缩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长庆桥始终与我们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