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技赋能助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穆国平 石 浩    日期:2024-11-20 09:48

   今年来,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养好公路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应用,以科技创新引导公路养护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和服务效能。

观摩互鉴,在实践中感受“科技”力量
   以甘肃省“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在全中心开展公路养护“四新技术”观摩会,组织一线养护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提炼自身在养护方面的“四新技术”应用成果,通过看、听、比、学的方式,在交流互助中取长补短,在互学共鉴中择善而从,将适合本地区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公路养护中,实现公路养护生产降本增效,为推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助力养护提质
   结合地区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及辖养道路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安排下达“四新技术”应用项目,全年共安排“四新技术”应用项目共计12项,完成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在混凝土防撞墙应用、干法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ARC抗泛碱封闭涂层和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应用等“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在混凝土防撞墙应用。采用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对S304线关山路段的混凝土防撞墙进行了修复,地聚物低碳胶凝材料具有环保性好、耐腐蚀性强、抗裂性能好、抗冻性能好、养生时间短等特性,受硫酸盐、氯盐(盐渍土环境)侵蚀后强度指标不仅无衰减,反而有增强(约5-10%),在高温、低温下都能保持完整的结构,其抗冻性及抗氧化性良好,渗透率低。
干法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通过对辖养道路的养护应用,干法SBS改性剂具有使用灵活方便,不易老化,常温储存且2年不变质;质量检验方便,进场时一次性检验,抽检方便;干法SBS改性剂用量便于控制,在拌和环节可做到无缝监控用量;相对于湿法改性剂能耗更低,更加环保,成本更低,更加经济。
   干法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有效提高了路面性能、路面抗车辙能力及行车舒适性。据测算,干法SBS改性沥青现场拌制后成本下降166元/吨,干法橡胶沥青现场拌制后成本下降200元/吨。
   ARC抗泛碱封闭涂层和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应用,在S304线安甘公路K68+510岔岔沟桥和K70+404红水沟桥的养护应用中引入ARC抗泛碱封闭涂层和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ARC抗泛碱封闭涂层的抗泛碱、封闭防水能力、粘结性能优异,具有施工简单、安全环保、性价比高等特性。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柔韧性能强、粘结性能强、抗侵蚀能力强、材料环保。ARC抗泛碱封闭涂层和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有效解决了桥梁上部混凝土构件的防泛碱、防碳化。
   与此同时,在G566线、G312线等碎石封层工程中采用“精铣刨”施工工艺,有效提高了碎石封层施工后路面平整度。在G312线碎石封层工程中采用聚丙烯长丝无纺土工布处治原路面龟网裂,降低了路面反射裂缝,有效提高了碎石封层的抗拉、抗压和抗冲击强度,一批新材料新工艺相继落地。
小改小革提升养护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工作效能、提高养护工作效率,中心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创新创造活动,推动公路养护节能降本增效计划向纵深发展。
   一线养护人员经过实践探索、试验、改进,在挖掘装载机上加装铲板,改造成“路肩整修器”。小小的装备改进,可以将一人一天单向清理0.1公里路肩提高到一天单向清理4公里路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路肩反坡人工清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以现有水车为驱动设备,将液压系统、连接装置及清洗刷头同水车进行组合,解决了以往人工清洗护栏分点作业时的水源问题。通过清洗刷头加装高压水泵、高压喷头的再次改造,不仅可以为刷头提供清洗水流,还能实现护栏“清洗+冲洗”同步完成。“水车加装波形护栏清洗设备”对护栏有很好的贴合清洗效果,确保了波形护栏清洗不留死角。
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引领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中心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实施细则》,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要求,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引领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技术应用。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技术是一项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绿色技术,中心采用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技术对S517线泾白公路病害严重路段进行了油路修补处治,泡沫沥青温拌技术使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拌和温度降低10-25℃,节约燃油消耗15%以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50%以上,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80%以上。
   环保无氯型融雪剂应用。针对冬季道路防滑保畅中普通融雪剂易腐蚀混凝土防撞墙、污染水体土壤等缺点,积极探索环保型融雪剂的应用推广,结合辖区道路的打冰除雪、防滑保畅作业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环保无氯型融雪剂,该型融雪剂融冰雪速度快、可完全被自然降解、对水泥混凝土侵蚀和路面腐蚀性弱,具有环保、经济、安全的优异性能。
   道路坑槽的冷补料修复应用。为有效解决道路冬季养护和路面坑槽应急性修复难题,中心引进了沥青路面冷补料生产线,并针对平凉地区道路养护特点,开展路面冷补修复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冷补材料在生产使用中不会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施工方便、即修即通,且不需要大型施工机械,路面维修成本低,具有绿色环保、施工简便和较好的经济性。
   同时中心还深入开展道路养护废旧材料回收利用,高速公路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7%及以上,普通干线公路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5%及以上。进一步做好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排放工作,对G312线泾川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率达100%。加强水体资源路段的养护巡查工作,对辖养的穿越水源地或临近水体资源的路段作为重点防护路段,保证日巡1次,特殊天气加大巡查频率及开展夜间巡查,对水体资源路段损坏的交安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更换、清洁。全力做好冬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了辖养道路扬尘综合管控,对城市过境段、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等重要路段实施了机械化湿法清扫,加大了清扫频次和清扫范围,对道路养护原材料等建材物料进行入棚入仓存储和密闭运输,对仓外堆放物料增设了防风抑尘网等覆盖措施。
“领军人才”创新引领养护技术发展
   以甘肃省“领军人才”为核心,建立了“省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在“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深耕细作、久久为功,逐步推广和应用了一批绿色环保、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养护成本低的 “四新”技术。注重设计方案对“四新”技术的推动作用,在项目前期中提前推广介入“四新”技术。同时,创新工作室注重培养“交通工匠”,团队吸纳了中心两级单位有科研爱好的专业技术人员,齐心协力对公路养护过程中难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集思广益形成技术合力,助力养护生产提质增效。今年共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1项,截至目前“公路修复方案自动生成系统”软件著作权已由国家版权局授权。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厂拌泡沫冷沥青再生混合料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高压旋喷桩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及新技术运用探讨》等道路养护方面科技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