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坚决遏制重大和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畅通,今年以来,省平凉公路发展中心坚持以“完善保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处置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应急管理责任,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管养公路安全畅通,为社会公众平安便捷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聚焦机制建设,夯实基础筑根基。一年来,省平凉公路发展中心从完善应急指挥调度机制、落实工作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强化值守人员责任意识等方面入手,制定印发了《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应急管理办法》,为中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保障,在提升路网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强化应急处置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应急办公室职能,相继制定了应急值班各类岗位职责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人员工作任务,靠实主体责任。充分依托上级部门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对《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综合应急预案》等多个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整合,构建了1项综合预案、6项专项预案、4个应急处置操作指南的应急预案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管养公路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应急值守,提升技能强本领。针对应急管理干部职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分两次组织150余人进行了以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信息报送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通过闭卷测试的方式确保学习实效,安排管理人员赴省路网中心及定西公路应急保障与路网监测中心对路网监测、应急值班、信息报送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对应急保障体系构建、应急物资设备及路网监测技术的管理使用和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的全面学习,进一步规范了平凉应急值班管理工作,完善了各类应急信息台账,做到信息可追根溯源,闭环管理。
聚焦畅安出行,科技赋能当先锋。今年4月,根据省中心路网监测预警项目安排,中心在原有养护路段监控设施点的基础上,在垭口、桥梁、易积冰积雪、易滑坡、易塌方等路段新增设28处固定视频监控点,并为中心车载系统升级,完成了5套移动车载系统更换安装和2套布控球安装。路网监测预警项目的实施使平凉公路中心14套车载系统全部实现与省路网中心的实时对接,实现了经纬度位置确定、环境感知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功能全覆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的各类道路监测设备,通过交通视频云联网、视频国标、公路出行等平台实现了对管养公路运行状况全天候监测,对大型桥梁、事故多发路段、长下坡路段、急弯陡坡等重点危险路段全覆盖监测,切实发挥了路网运行监控“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突出作用。
聚焦效能发挥,应急处突优服务。总结以往除雪保畅、防汛抢险、应急保通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对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优化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按照“十个务必到位44条工作要点”除雪保畅工作规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打好冬春季除雪保畅、夏秋季水毁抢通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三大战役”。7月22日至24日,我省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平凉市崇信、泾川、灵台、华亭等地累计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大部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连续多日的暴雨导致泾河水位急剧上涨,G22青兰高速泾川二号桥下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冲刷加剧,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中心立即启动防汛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协助交警部门对该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养护优势,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桥梁运行情况进行技术评估,联合设计单位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调配人员机械设备疏浚河道,开挖行洪槽,对冲刷外露桩基采用石笼进行围护。经过持续应急处置,泾川2号桥险情得到控制,梁桩基承载力及抗倾覆安全富余度大幅提高。
重任在肩风正劲,扬帆远航正当时。在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进一步理顺行业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充实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深层次提高防灾减灾、路网运行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