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闻“汛”而动 精准布防 全力迎战强降水天气

来源:    作者:    日期:2025-07-04 16:14

   7月2日起,平凉市迎来新一轮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7月3日6时6分兰州中心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过去12小时平凉市各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降雨,降水量大于50mm的有11个站,市域内较大降水(mm)出现在:崇信西刘74.1、崇信柏家沟66.6、华亭麻庵66.6、华亭九一沟63.9、华亭上关61.6、华亭下关小学59.4。3日04-05时较大小时雨量(mm/h)出现在:泾川盘口16.0、灵台北张15.2。预计未来24小时平凉市东南部有暴雨或大暴雨,最大累计雨量70-110毫米,强降水将持续至3日23时,最大小时雨强可达30-60毫米,强降水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防御强降雨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和省交通运输厅最新部署要求,闻“汛”而动,迅速激活应急体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全员进入临战状态,全力以赴保障辖区公路安全畅通。

“叫应”机制高效运转,指挥中枢精准发力
   面对雨情预警,中心立即激活“1+1+N”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和“叫应—响应—反馈—追踪”闭环机制。严格按照省厅要求,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开展防汛调度,带班领导迅即进驻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预警信息与防汛指令穿透直达各基层养护单位、应急抢险队伍及风险隐患点具体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实现秒级响应、精准落实,为迎战本轮强降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力量物资精准前置,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深刻践行省厅“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底线思维,中心在强降水来临前,已将应急抢险队伍、大型抢险机械设备(挖掘机、装载机等)及足量应急物资(砂石料、编织袋、抽水泵等)精准预置至预警区域内关键路段和已知灾害易发点(如G244线唐洼里隧道、G312线崇信隧道群、桥涵构造物、高边坡、临水临崖路段等)。确保关键时刻应急力量“拉得出、调得快、顶得上、打得赢”,抢险物资“拿得出、用得上”,为高效处置突发险情奠定坚实物资基础。
“三位一体”加密巡查,隐患即查即治
   各养护单位应急巡查站全员在岗,严格执行“日常+夜间+专项”三位一体巡查机制,在降水期间显著加密巡查频次。尤其强化对重点路段、关键部位和雨前、雨中、雨后的巡查监测,综合运用人工徒步巡查、车载巡查、无人机飞检、视频巡检等手段,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对发现的隐患,坚持“零容忍”,做到即查即治;对一时难以彻底整治的,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加强临时监测,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坚决筑牢安全防护墙。
“一路多方”协同联动,守护公路“生命线”
   深化“一路多方”应急联动机制,与应急管理、公安交警、气象、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部门保持紧密协作,实时共享汛情、路况及交通管控信息。应急指挥中心和各巡查应急站配强值班力量,保障信息上传下达“零时差”。依托“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高德地图导航平台及沿线可变情报板,滚动发布精准气象预警、实时路况信息及绕行提示,引导公众安全出行。各应急抢险队伍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确保协同作战顺畅高效,全力守护汛期公路“生命线”畅通。
   汛期不止,备战不息。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始终绷紧防汛安全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防汛保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持续坚守岗位,不折不扣执行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发展中心的各项指令要求,前置力量、精准布防、科技赋能、协同作战,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全力以赴筑牢防汛“铜墙铁壁”,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坚实可靠的公路通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