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真督实帮激活农村公路“毛细血管”​ 助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平凉农村公路督导组    作者:    日期:2025-07-07 16:22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过渡带,沟壑纵横的平凉市,曾饱受出行难题困扰。如今,随着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一条条不断延伸的农村公路,如同激活的“毛细血管”,蜿蜒深入村组,承载着群众便捷出行、特色农产品外运和地方经济繁荣的希望。年初,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2025年服务农村公路十条措施》出台,平凉公路督导帮扶组闻令而动,迅速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十条服务措施》。自3月起,帮扶组聚焦农村公路项目质量提升和群众出行安全,以严抓细管、真督实帮的作风,下沉一线,倾力推动平凉“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质的跃升,为乡村振兴铺设畅安舒美的康庄大道。

清单管控,筑牢质量根基
   面对2025年平凉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村组水泥硬化路225KM、危桥改造14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0KM)点多、线长、面广的挑战,督导帮扶组创新建立“清单式督导”机制,制定详尽的月度督导帮扶与质量抽检计划。质量管控贯穿始终:严控原材料质量关口;检测路基压实度;对水泥稳定基层(面层)严格实施钻芯取样。针对村组硬化路,设立硬性标准,路面层混凝土必须使用碎石;结合当地气候,浇筑后48小时内完成切缝,深度大于6CM;确保完工面层无断板裂缝、边线顺直、振捣密实。执行按总里程30%比例的刚性抽检,对不达标路段坚决返工,以铁腕手段守护质量生命线。
技术筑基,厚植发展动能
   针对基层专业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薄弱环节,督导帮扶组紧扣省中心《十条措施》,深入县(市、区)开展“现场培训”。内容精准实用:强化“三同时”设计审查;详解“养护示范路”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公路应急预案;大力推广黄土固化、沥青碎石封层等“四新技术”。特别就中心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交流,为地养省道预防性养护提供强力支撑。
   深化“手把手”现场教学。组织各公路段选派至少2名业务精、作风硬的技术骨干到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提供“点对点”帮扶。在国道312线崇信段沥青路面灌缝现场,邀请属地交通局养护管理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在静宁县、崆峒区国省道“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施工现场,组织属地养护人员实地录像、互动交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所属静宁、华亭、泾川、四十里铺沥青拌合料场,遵循属地就近原则,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用料需求。各公路段还无偿向属地交通局提供2吨沥青(灌缝胶),专项用于农村公路路面灌缝养护。
靶向发力,攻坚重大项目 
   针对崆峒区柳湖桥拆除重建项目投资大、工艺复杂(55M+100M+55M连续箱梁)、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督导帮扶组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全程跟踪督导。6月,帮扶组深入工地,实地检查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及试验检测情况,并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重点强调质量控制要点与工地试验室规范要求,坚持用试验检测数据说话,全力争创优质工程。
标杆引领,示范科学养路
   督导帮扶组指导每个县(市、区)精心打造2条、约10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养护示范路段,计划全市建成示范路13条/73KM,为全市农村公路科学养护树立样板。目前,9条示范路已建成,其余4条正在高标准推进中。
   平凉公路督导帮扶组坚持每月下沉施工现场,开展常态化检查、督导与帮扶。上半年已完成4轮次督导,实现对在建农村公路项目的“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以真督实帮的实际行动,有效激活了服务“三农”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为平凉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