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路为卷,匠心执笔,历经数月精耕细作,迎来2025年养护工程的“丰收季”。目前,G566线、G312线等13个重点项目圆满收官,其余工程全速推进,整体进度突破85%。一幅路畅景美、智慧安全、服务暖心的公路养护新画卷正在陇东大地徐徐展开。
给山体装“CT机”,智慧监测织密地质灾害“防护网”。针对G344线、G312线、G566线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养护工程精准施策,构筑铜墙铁壁。锚杆框架梁牢牢“锁固”松散山体,抗滑挡墙筑起抵御滑坡的坚强堡垒,纵横交错的截排水系统有效疏导坡面水流,构建从坡顶预警到坡脚防护的全链条安全屏障。工程直击落石、塌方风险要害,为险峻路段披上坚实“安全铠甲”,确保行车安心无虞。同时,在G312线K1797+300-K1797+600特殊土滑坡段,部署“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如同为山体装上“CT机”和“神经末梢”。融合北斗三代高精度定位(1个基准站+4个GNSS监测点),实时捕捉毫米级位移;联动雨量计、地表深孔位移计、地下水位计及视频监控、声光报警,编织立体监测网,实现险情“秒级响应、分级预警”,以科技之力为山区公路安全保驾护航。
给动脉换“新装”,路面重铺畅通发展之路。作为今年养护工程的重中之重,G566线(庄浪县-韩店镇)段11公里路面重铺工程,以四新技术引领品质升级,工程采用4cm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13实现抗车辙、抗裂双重效能,中层5cm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强化承重与平整度,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筑牢结构强度根基,底基层18cm全深式冷再生技术实现旧料循环利用,搭配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形成防水抗渗保护层。通过11万余平方米的路面系统改造,成功实现“强基薄面”技术突破,不仅提升路面使用寿命至15年以上,更将旧路面材料利用率提升至100%,成为绿色养护理念的生动实践。同步完成9200米C25混凝土边沟线性排水改造,解决雨季路面积水难题;施划10900米反光热熔标线,配合增设的百米桩、里程碑,构建完整交通引导体系。G566线的成功焕新,不仅显著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更使其成为连接陕甘宁的“黄金通道”新标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为细节做“微雕”,安全设施升级守护每段旅程。G244、G312线安全设施迎来“精装修”,临崖急弯处混凝土护栏加固升级,铸就生命防线,附着式轮廓标焕新提亮,点亮夜间行车的“眼睛”,新增波形梁护栏、醒目交叉口标志牌,配合优化路面标线,精准导引车流。这些看似细微的升级,补齐了道路安全的“最后一块拼图”,让每一处护栏、每一条标线都成为默默护航的“隐形卫士”,为安全出行增添多重保障。
让驿站有“家味”,暖心升级打造司机“温馨港湾”。G244线灵台停车区华丽转身,从简单停靠点蝶变为多功能“温馨驿站”,崭新的“司机之家”集休息区、党建工会工作室、胶囊仓、淋浴母婴室于一体,临窗休闲桌椅、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推门而入,奔波的疲惫瞬间被妥帖安放——短暂休憩、整理行装,感受“家”的温暖,这里已超越功能补给,成为抚慰身心的“情感加油站”,让风尘仆仆的旅程,多了一处可安放疲惫、触手可及的温情角落。同步还建立了水资源“生态闭环”系统,不仅减少了污水排放对周边水体影响,而且年节水量达1800吨。
秋日胜春朝,奋进正当时。平凉公路人以匠心锻造的条条通衢,承载着发展的脉动与民生的温度。当车灯划破晨雾驶过新铺的沥青路面,当司机在温馨驿站卸下满身风尘,当监测系统默默守护着群山安澜——这便是一线养路人对“人民满意交通”最铿锵的答卷。新征程上,平凉公路铁军正以决战之势冲刺年度目标,让每条公路都成为助力区域腾飞的“希望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