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平凉公路发展中心在档案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属华亭公路段与高速公路养护所顺利通过平凉市档案局验收,成功获评省一级档案室。这不仅是对基层公路养护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平凉中心持续推进档案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建设,服务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截至目前,全中心已建成标准化档案室16个,其中包括省特级1个、省示范1个、省一级5个。
夯实基础 摸清档案底数
为更好发挥档案在服务公路养护生产、记录公路发展历程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心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甘肃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等法规,系统开展档案管理标准化提升行动。过去一年中,共全面核查16个档案室所存的各类档案,涵盖文书档案157095件、科技档案12715卷、会计档案16023卷以及实物档案951件。同时,系统梳理了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资料,并对550座桥梁、16座隧道、1588道涵洞的技术档案进行了重点核查。此外,针对2022-2024年公路管养事权移交资料以及“十四五”期间17项自主实施工程档案,开展“回头看”工作,切实做到档案管理“底数清、情况明”。
多维发力 提升管理效能
中心从制度建设、硬件投入、业务规范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按照清理、收集、立卷、验收四个阶段有序推进,系统梳理并补录了文书、科技、实物、声像等各类档案,全面夯实标准化管理基础。各单位将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已全面完成2024年以前各类档案的归档立卷任务。通过规范整理流程,实现文书、科技、会计等档案的科学分类、规范入盒。依托OA自动化办公系统推进数字化存储,档案查阅和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在办公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基层单位均设置了专用档案室,配备档案柜、温湿度计、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严格落实“八防”措施,基本实现档案用房“二分开”,部分达到“三分开”标准。
建强队伍 激发档案活力
中心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服务下沉,采取“点对点、手把手”方式,深入各单位开展现场指导,覆盖全部重点岗位,累计培训基层档案员15名,指导管理人员32名、文秘人员34名,有效提升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重点推进桥隧档案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完成近200座桥梁和9座隧道的“一桥一档、一隧一档”标准化整理工作,率先建立中心级桥隧技术档案室,实现专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将电子档案全面上传至桥梁数据库,系统补充完善地方移交的公路桥梁资料,并通过现场核对提升信息准确性,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此次标准化提升工作不仅实现了档案“应收尽收、规范归档”的常态化管理,更推动了档案价值从“存起来”到“用起来”的深刻转变。
下一步,平凉中心将持续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提升档案管理质效,使档案成为服务公路养护生产、工程管理的可靠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为平凉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坚实的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