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即将来袭,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辖养的1182.666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既是串联区域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保障群众平安出行、支撑地方经济稳健发展的民生线。为抵御冬季天气对公路通行的不利影响,中心锚定“精准施策、高效保通”核心目标,从组织部署到服务保障全链条压实责任、精准发力,用专业担当与坚守付出,为冬季公路通行筑牢安全屏障。
靶向部署定方案,压实责任明分工
聚焦管养国省干线冬季通行特性,结合公路等级、交通组成、地理气候特点、历年交通事故频次及冬季除雪防滑保畅经验,科学修订完善防滑保畅应急预案。对G312线罗汉洞坡、S304线关山段及普通国省干线省界通道等重点路段,实行“一处一方案”专项保畅;其余路段按“一路一方案”精准推进。严格落实冬季养护保畅划片包段包保机制,全力抓实除雪防滑、巡查保洁、病害处治、应急保障、安全管理等关键工作。
科学储备强根基,应急处置显担当
面对养护里程增加,防滑保畅任务加剧的实际情况,中心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科学配置除雪保畅力量。设置应急保障点18个,组建8支603人的应急保畅队伍,检修配备多功能综合除雪车、融雪剂撒布车、除雪滚刷、除雪铲等机械设备81台套,储备融雪剂580吨、防滑料5040立方米、冷补料47吨。同时,在急弯、长陡下坡、阴弯、桥面、隧道出入口等重点路段,堆放充足的防滑料、融雪剂等应急物资,确保遇雪情冰情能快速响应、高效清雪除冰,全力保障行车安全。
精耕细作抓养护,筑牢通行安全网
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期,集中养护力量推进日常养护提质增效。及时处治路面坑槽、松散、沉陷等影响通行安全的病害;修剪遮挡交通标志的行道树,保障标志清晰可视;清洗维修标识不清、污染破损、反光性能差的标志标牌、交通标线及轮廓标,确保其警示诱导功能正常;维修受损护栏、翻松避险车道制动床填料,保障防护与制动性能;疏通边沟、涵洞淤塞,及时清理塌方,全方位夯实公路通行基础。
多维联动强监测,智慧赋能提效能
持续完善跨部门、跨地区协同联动机制,深化与应急管理、公安交警、交通执法、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指令畅通、协同作战,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联动处置工作格局。成立8个巡查应急站,配备82名专职人员,依托50处公路视频监控点位、12顶智能安全帽、5个移动布控球及17台视频巡查车,搭建“可视、可控、可传”的远程监控体系,推动“科技护路”深度融入日常养护与冬季应急全过程,提升公路管护精准度与效率。
值守服务不松懈,温情守护暖民心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值班领导、技术骨干、应急人员全员在岗待命,坚持“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原则,确保信息报送及时规范、应急响应迅速高效。在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同时,依托“司机之家”“暖心驿站” 等服务阵地,免费为过往司乘提供热水、维修工具、急救药品等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公路养护的温度与关怀。
从精准部署到物资储备,从精细养护到智慧监测,从应急处置到温情服务,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冬季公路安全防护网。1183公里的公路线上,每一处畅通的路面、每一次及时的除雪、每一份贴心的服务,都是公路人的坚守与担当。下一步,中心将持续紧盯天气变化与道路通行需求,不断优化保畅举措、提升服务质效,用专业与温暖守护群众冬季出行路,为区域交通顺畅、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