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一体两翼”筑通途:平凉公路以文化软实力锻造发展硬支撑

来源:    作者:    日期:2025-11-24 09:07

   近日,从《中国公路》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公路行业优秀宣传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传来喜讯,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申报的《“一体两翼”文化工程赋能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从全国200多个参赛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公路管理优秀宣传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路文化工作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文化软实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肯定。其背后,正是平凉中心精心擘画并扎实推进的“一体两翼”文化建设工程在澎湃发力。

四载耕耘:从讲好故事到构建精神谱系
   交通人筑梦强国建设,好故事激荡时代强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宣讲活动的四届赛事,见证了平凉公路文化表达能力的持续跃升和文化内涵的持续深化。
   首届作品《一路故乡情·奋斗新征程》以质朴乡情和奋斗历程,引发行业内外对公路人奉献精神的情感共鸣,初露锋芒;第二届《我家门前那条路》聚焦路网巨变中的民生温度,以小见大,展现公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视角更趋大众化;第三届《永不磨灭的西兰丰碑》则聚焦横贯平凉的G312线(原西兰公路),以赵氏三代养路人为载体,通过情景剧生动还原“沙土封层法”等技术创新与重大历史时刻,深刻挖掘“八棵树精神”在平凉的根脉传承,荣膺“最佳感染力故事”,让西兰公路的百年历史焕发新生。
   2025年9月,在甘肃庆阳举办的2025交通运输文化交流活动暨第四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宣讲活动的舞台上,平凉公路发展中心选送的情景故事《关山路虹:公路人的传承与坚守》凭借沉浸式的艺术表达、深沉的行业情怀和震撼的抢险实景,最终斩获“最佳表现力故事”殊荣。中国交通报社在报道中盛赞:“甘肃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实现了从‘讲好单个故事’到‘构建精神谱系’的跨越,其作品的精进轨迹深刻印证了文化活动的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
   四届坚守,四度荣誉。平凉公路的故事宣讲,早已超越比赛本身,成为其系统化文化输出、凝聚行业认同、弘扬核心价值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百花齐放:文化沃土滋养累累硕果
   好故事宣讲的舞台光芒,只是平凉公路文化成果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其文化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硕果盈枝的喜人局面:“西兰丰碑”公路文化品牌活动入选平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首批市级品牌库,专题片《西兰路上的养路人》获评“理响平凉--百千万宣讲工程”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原创歌曲《大道如虹》入选“强国之声”交通强国百强歌曲,唱响公路人的时代心声;平凉公路文化展室(职工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凭借丰富的史料、珍贵的行业文物和老物件,获评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成为行业精神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标杆阵地;“驿玫”悦读社荣获2025年度甘肃省“玫瑰书香”最美女职工阅读组织;品牌形象IP“路平平”“路安安”及微信表情包,下载量突破1.2万次,让公路文化以更时尚、更亲切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系列文创产品如“路平平”系列冰箱贴、“关山路虹”文创水杯、雨伞、书签、车载香薰、“绿动青兰”文创U盘等,借助创意设计活化文化符号,真正让公路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这满园春色,离不开深厚沃土的滋养与一线实践。平凉公路的文化触角早已深入基层一线:打造融合“公路养护基地+司机之家+红色驿站”的泾川红色公路服务中心,成为集服务、展示、凝聚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挖掘保护交通碑铭与遗址遗存,复原历史记忆,推出《“桥”见平凉》《平凉古道》等专栏,系统梳理15条古驿道脉络,“回中古道”成功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古道”;探索“公路养护+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模式,开发研学项目,发展路衍经济,以“红途果香·静彩312”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品牌正让公路文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引擎。
一体两翼:体系化文化工程的“平凉实践”
   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态,根植于平凉公路创新构建并深入实践的“一体两翼”文化建设模式。该模式以文化为纽带,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破解“两张皮”难题,推动党建与公路养护主业、交通文化传承、服务司乘民生深度融合,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体”强基:党建品牌矩阵铸魂塑形。构建“1357”党建工作法(1目标、3主体、5机制、7工程),形成系统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获评“第一届公路交通行业优秀党建品牌”,并入选全国交通系统党建品牌案例库。各基层党支部对标基层党建实际和地域特色,孵化出一批特色鲜明、与主责主业深度嵌合的党建特色方向。通过党员突击队、先锋岗、志愿服务队等实践载体,让党建文化在应急抢险、技术创新、服务民生一线熠熠生辉。
   “两翼”展翅:公路文化品牌凝心聚力。平凉公路以弘扬“两路精神”和新时代“八棵树精神”为主线,挖掘平凉交通发展中的精神资源,传承公路文化,讲述公路故事,以文兴路、以文铸魂、以文聚力,构建起具有平凉特色的文化体系。
   “西兰丰碑”深度梳理G312线百年红色基因与奋斗历程,提炼“追忆历史、坚守初心、开拓进取、行稳致远”的品牌精神。通过文化手册、专题片、情景剧等形式,聚焦赵文秀等行业劳模,让历史成为激励当下的精神坐标。该品牌也荣获“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
   “关山路虹”扎根华亭关山地区艰苦环境,凝聚“扎根关山、不畏严寒、奉献社会、甘当路石”的关山精神。通过故事集、便民服务点等形式,将精神内涵融入实际服务与行动,品牌获第五届交通运输“成长力文化品牌”,证明了扎根一线的实践同样能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兴路: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当文化浸润转化为行业认同与发展动能,当文化的“软实力”深度融入公路养护的“硬任务”,便催生出澎湃的发展动能与显著的治理效能:
   技术攻坚推动绿色转型。省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攻克黄土固化、泡沫温拌沥青、干法SBS改性沥青、ARC抗泛碱封闭涂层、CPC混凝土防碳化材料等12项“四新”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2025年,全面启动道路智能化监测等15项新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成为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应急战力淬火成钢。文化凝聚力转化为保畅战斗力,全力打好打赢除雪保畅、水毁抢通、应急处置“三大攻坚战”。在“7·22”特大暴雨抢险、去冬今春多轮强降雪除雪保畅、G22青兰高速桥基险情处置等应急处突工作中,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高效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守护了人民群众的“平安大道”。
   青年凝聚激活人才活水。“橘之声”宣讲团品牌故事宣讲深入人心,完善的“导师带徒”机制培育出大批业务骨干、技术标兵与技术能手,人才活水奔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驱动能力大幅跃升。
   行业认同显著提升。依托古道研究、文化专栏等工作与社会建立沟通桥梁,让社会公众看见行业变迁、理解行业艰辛、支持行业工作,行业美誉度和社会认同感持续增强。
   从《关山路虹:公路人的传承与坚守》中抢险队员的铿锵誓言,到“七彩公路·路畅人和”品牌的聚力攻坚;从千年回中古道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古道”,到“司机之家”服务2.3万司乘——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用实践印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当橘色养护服与红色党徽在陇山峻岭间交相辉映,当“一体两翼”文化体系持续为公路养护注入精神钙质,这条浸润着历史文脉与时代匠心的公路,正以文化之魂铺就一条路畅人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