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平凉:人人都是施工员


东风吹来,春暖花开。随着气温回升,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油路修补工作拉开了序幕。各基层单位严格落实“职能归位、职责落地”要求,以“一线强身”为切入点牢固树立“党支部阵地建在养护生产一线”的理念,优化养护生产单元,柔化养护生产机构,动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充实一线力量,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图片

庄浪段:柔化人员编组

图片

    

3月28日,庄浪段机关干部职工按照AB岗的工作方式下沉养护一线,积极践行“身上有责、眼睛向下、干在一线”的工作理念,以“掌握1-2项养护外业实操技能”为目标,全力投入到养护生产工作中。


图片

图片

(图为机关人员深入养管站报到)



图片

(图为机关人员在养管站“安家落脚”)


据悉,该段打破当前岗位、部门界限,柔化调配机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在不影响正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结合各个岗位特点及业务工作实际,按照AB岗工作方式,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编成两组分入水洛养管站与南湖养管站,直接从事养护生产工作,做到与养护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互为兼岗的人员,以“周”为单位,轮流进行业务办理及参加一线养护生产工作,确保养护生产与业务工作“两不误”。该段已于3月23日召开了部门岗位柔化人员编组动员会,并印发了《“职能归位、职责落地”部门岗位柔化人员编组实施方案》,在全段范围内实行全员动态调度,做到人员跟着任务走,持续推进机关人员下基层当好“施工员”。(通讯员:李君韬、李秀艳)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亭段:领导变身施工队长


图片


图片


华亭段柔化人员管理,动态调整养护人员,使全段每个人都参与到养护生产中,尽可能节约养护资金,解决大忙季节养护人员不足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变身“施工队长”,精心部署,靠前指挥,掌控油路修补总进度。机关全体人员下沉一线,全段职工分为铣刨组、切割组、洒油组、摊铺组、安全保障组五个小组,每组均安排机关非技术人员担任“红袖章”,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通讯员:韩乐、苟海亮、马倩倩)


图片

高养所:全体职工下沉一线

图片


图片


高养所按照“有所无机关,有专岗无部室”的原则,柔性管理,全体职工下沉养护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跟班蹲点,在保障作业现场安全的基础上,从“严、细、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油路修补技术规范,严把工艺关,做到修补一处,成型一处,有效杜绝前补后坏、修补不规则等现象。(通讯员:张娜、秦祯英)


图片

泾川段:公路上的“多面手”

图片

泾川公路段自3月28日起,积极配合中心专业化油路修补二队全面开展春季油路集中修补工作,着力提升辖养路况质量水平,系统推动“职能归位、职责落地”,在公路养护实践中培养锻炼职工。

图片


全面统筹谋划,当好“管理员”。制定《泾川公路段2022年春季油路修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施工队”模式柔化全段人员,统筹调配机械车辆,编成路面铣刨、切割清扫、油路修补等5个养护作业单元(班组),明确职责分工,要求“进度服从质量、数量服从质量、以质量论英雄”,为油路修补工作奠定了整体基调、提供了组织保障。


图片


深化安全管理,当好“安全员”。购置锥形桶、锥形桶反光套、反光马甲、三角旗等安全物资,为作业现场的6名专职安全员配备对讲机,加大安全投入;在显要位置悬挂彩旗,发挥警示作用;按照规范布设养护作业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管理九条加固意见和八项硬措施,加强安全作业管理;扎实开展班前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深化风险源辨识,杜绝“三违”行为;安全员佩戴“红袖章”,在作业区两端开展交通指挥引导,充当“吹哨人”,为油路修补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图片




图片


参与养护生产,当好“施工员”。全体干部职工围绕油路修补阶段性重点任务,按照方案分工和工作职责,主动下沉养护现场,积极参与养护生产,根据路况调查台账,运用自喷漆详细标注路面病害具体位置,规范铣刨路面、处治基层、铺筑面层、压实路面,自觉在公路养护实践中提升能力、提高素养、提振精神;作业过程中,分管养护副段长现场协调、跟班作业,为油路修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片


强化后勤保障,当好“服务员”。向全体作业人员配发口罩、棉(橡胶)手套、矿泉水等生产生活物资;重新排定饮食表,合理安排膳食,根据养护生产情况,动态调整餐饮时间;打扫整理客干室,解决外段抽调人员住宿问题,车辆管理员统筹做好油料供给、车机保障等事宜,为油路修补工作提供了后勤保障。(通讯员:吕文涛、杨丹)


编辑:王晓妮

审核:程宏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甘肃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